21
2021-09
河北省涿州市趙家笙樂器科技有限公司生產的“趙家笙”牌樂器是目前為數不多的、仍依靠傳統手藝打造的精品笙代表,在制笙界是一塊金字招牌。2011年“趙家笙制作技藝”被列入河北省保定市非物質文化遺產,趙宏亮作為“趙家笙”第三代傳人,在承載榮譽的同時,也肩負起了更大的責任。 家族傳承 與笙結緣 從涿州市區驅車來到“趙家笙”所在的豆莊鄉南寺村,便看到坐落在一戶老屋老宅里的趙家笙樂器科技有限公司。趙宏亮笑意盈盈地介紹說:“每年我都會種一架葫蘆,專門用來做笙斗。找到這片葫蘆架,也就找到我家了?!? 進入主屋內,各式各樣的“趙家笙”布滿了廳堂,兩臺重達120公斤的巨笙格外引人矚目,更是顛覆了筆者對“笙”小巧玲瓏的最初印象。 “呦呦鹿鳴,食野之蘋。我有嘉賓,鼓瑟吹笙?!壁w宏亮說,這是《詩經?小雅?鹿鳴》中描寫古代宴請賓客場景的句子,傳唱至今已有2000余年,而笙這一中國古老的簧管樂器,至今也已有3000余年歷史。時至今日,笙在中國民族交響樂中仍占有重要的地位。 1986年,趙宏亮剛滿16歲。他爺爺趙伯純從北京民族樂器廠退休回家后,仍對摸索了一輩子的笙念念不忘,想將制笙的手藝傳給后人,年輕好學的趙宏亮就成了第一人選。起初,趙宏亮一百個不樂意,后來老人擔心自己一身技術無人傳承便有了心病,身體每況愈下,孝順懂事的趙宏亮最終決定放棄學業,跟著爺爺一心一意學制笙。 要想真正掌握制笙的技藝,成為行業的佼佼者,年少的趙宏亮深知一定要苦心磨煉技藝?!绑系拿總€部件,都得靠手工打磨,尤其是簧片,它是笙的主要發音部件,更是整個樂器的靈魂。”趙宏亮回憶,他剛開始學制笙時,有時候會一整天側著身子細細打磨簧片,時間一長,手上布滿老繭,被工具弄傷手是常事。但當自己親手打磨的簧片安裝到笙里,奏出美妙的音符時,趙宏亮心里充滿自豪感,他捧著人生中第一把自己做的笙愛不釋手,從此也愛上了這個行當。 十年研發 只為一“笙” “你看這些大家伙,這可是經過我們創新的三十六簧新型系列中低音笙,取得了國家發明專利證書?!壁w宏亮驕傲地說。 新型系列中低音笙由中音笙、次中音笙、低音笙和倍低音笙組成,具有做工精細、外形精美壯觀、聲音渾厚統一、操作簡便省力等特點,給演奏者帶來極大方便。這一套低音樂器的研制為我國民樂事業的發展和進步做出了重要貢獻。但很少有人知道趙宏亮及其團隊背后付出的辛苦。 不管是管弦樂隊還是民樂隊,沒有低音的樂隊是不完整的。但長期以來,因為技術等原因,中國的民樂隊里沒有可以相應的低音樂器,“我們的目標就是想讓中國的民樂隊使用中國的民族樂器,讓民樂隊真正名副其實。”為此,趙宏亮費足了心思。 從21世紀初開始,他專門組建了一支研發團隊,讓幾個工人放下手頭工作,專心研發。傳統笙斗都是共用一個器室發音,趙宏亮琢磨著:分開發音會不會更好?說干就干,但很多次,當一個笙樣品做出來,卻無論如何都發不出想要的聲音,研發進入了瓶頸期。趙宏亮因為巨大壓力,頭發大把脫落,時常難眠。后來,趙宏亮研發團隊終于找到解決辦法――發音管、按鍵為銅質材料,擴音管使用馬林巴式鋁質金屬材料,采用單列式發音室。獨立發音功能改變了笙簧片共用一個箱體的傳統發音方式,這種笙的氣箱只起分配和控制氣流的作用,按鍵采用多次接力技術,使動能提增,鍵噪降低,而且靈活美觀。由此一來,趙宏亮制作的笙音更低,音色更美,音量更大,音準和靈敏度更高,維修保養也更方便。 現在,他們生產的中、低、高音鍵笙,各種傳統笙、蘆笙被中央民族樂團、香港中樂團、日本華樂團等各大專業演出團體,以及中央音樂學院、中國音樂學院等高等院校廣泛使用,并獲好評,“趙家笙”也因此填補了中國民樂史上的空白。 弘揚國粹 籌建笙文化園 趙宏亮熱愛笙文化,他腰間有一個精巧的掛墜引人注目。“這是明代用牛骨做的笙模樣的小物件,還有一個四層的小香盒,可以放香丸。”趙宏亮對它愛惜不已,“笙不僅僅是中國古老、傳統的樂器,更蘊含著中國千百年來的智慧。祖祖輩輩傳下來的文化和技藝可不能在我手里失傳了。”讓他欣慰的是,晚輩們都打心底熱愛著笙和笙文化。 趙宏亮的兒子趙廣闊從6歲開始便接觸制笙這項老手藝。為了更了解笙,他還專門向民樂表演藝術家拜師學習吹笙。現如今,他常常跟著廠里的老師傅學習,“制笙,簡單來說也有13道工序,只要一有時間,我就會到各個車間的各個崗位上去學習,爸爸時不時地也會指導我?!壁w廣闊說。趙宏亮的侄子趙嘉珩才上高中,每到寒暑假,他也盡量抽出時間去北京學習吹笙,“我現在會的曲譜不多,還得繼續學習?!爆F場,他用笙演奏一曲,笙音悅耳空靈。 如今,趙宏亮正籌劃著建造一個集制作、教學、專業研討、實踐教育等為一體的文化產業基地。他說:“建造這個基地就是希望能真正弘揚笙文化,讓更多的人去了解笙的文化、歷史、制作工藝,讓民樂乃至更多傳統文化得到傳承和弘揚?!?
2021-09-21
29
2018-11
直播團隊第二場走進豆莊鎮南寺村,以新媒體直播的方式,為大家展現非物質文化遺產相互融合、文化興村的建設成果。為廣大網民帶來了一場形式新穎,內容豐富的直播節目!
2018-11-29
21
2021-09
因為愛 所以癡迷 “選擇”是一個定期會出現的問題,多次的選擇讓我們相信,人生就是在不斷選擇中前行的,對生活如此,對事業也是如此。只是多年后,暮然回首,卻發現,原來,初心就是在這一次次的選擇中,漸漸離我們遠去。
2021-09-21
07
2018-09
14
2021-09